我们就拿月饼券为例,来看看这其中是怎么流转的。
首先,为什么拿到月饼券的很多人并不去领月饼。因为月饼这种东西送给别人做礼物非常有人情味,但作为一般消费品并不是很好吃,而且不是过中秋节一般是没有人会吃的。所以,月饼这种东西更像是一种礼物而不是食物。所以也就会出现包装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贵,月饼本身却没有什么人太关注的问题。尽管社会一再呼吁,政府一再发文,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殊不知,礼物吗,本来就是中看不中用、好看不好吃,谁又会在意它实用不实用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既然月饼只是一个礼品,自己并不想吃,可以卖掉换点钱花不是更实在吗。也可能有些人得到的太多了,根本吃不完,拿去换钱岂不是更好。
其次,黄牛为什么会收购。黄牛来收购是因为有人要买,可以赚得差价。因为有的人并没有这么好的福利可以得到月饼券,或者有很多人情要送不够用还得自己花钱再买。如果直接买月饼去送的话要花原价,而从黄牛那里买打折的月饼券可以省不少钱。既然有卖的,也有买的,这样的市场机会黄牛岂有不做之理。现实就是这样,黄牛对市场机会的具有天生的敏锐,绝不会放过任何有利赚钱机会。市场也是这样,只要有需求和供给,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各种形式存在着。
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月饼票发出企业还会回购自己的月饼票。作为一个卖月饼的商家,多卖月饼可以多赚钱,回购月饼就少卖了月饼也就少赚钱了钱啊。我们想一想,如果不打算回购自己发出去的月饼票,就得准备好相应的月饼来等着人来领取。是不是所有发出去的月饼券都会有人来兑换呢?不一定。有些人可能根本不喜欢,或者太多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反正是不花钱得来的,领回家也是丢掉,干脆不来领。那月饼店准备那么多月饼岂不是浪费了。但如果不准备这么多万一都来领由没得领了也不好办?这样还不如少做些月饼而回购月饼券更好。更何况,回购月饼票是折扣回购,以全价卖出去的券,最后以七八折回购,不用做月饼就轻松赚得两三成。如果辛辛苦苦做月饼也就是赚个两三成的利润,还不如回购月饼券省力省事省心还赚钱呢。并且,如果事前就申明可以回购的话,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来退券,那就赚得更多。所以,发售月饼票的企业可能本来就没有打算、也不必生产出相应的月饼来卖,只赚取其中的差价也很合算的啊。
这样,就构成了月饼券的流转循环:商家发售月饼票——单位购买——作为员工福利或客户礼品发送——黄牛收购——商家折价收回。而且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不吃亏,都可以从中获益:单位巧妙地解决了给员工发福利的问题;员工也获得了一定物质的福利,或者换回了一定比例的钱花;黄牛在倒卖中获得差价;商家卖出了月饼或者赚到了差价。
有人说,这里面全价买来月饼券的单位亏了。其实不然,因为单位本来就是要给大家送月饼的。不送月饼就要送钱,反正过节送礼是免不了的。如果是直接送月饼,不喜欢或者吃不完就只能够丢掉,反而是浪费;还不如该送月饼券,既可以选择换月饼吃,也可以选择换钱花,不会出现浪费。我们还可以想到更远一些。由原先的送月饼改为送月饼票,不仅可以减少社会的浪费,还可以给社会带来其他好处。第一,首先是免去了大家大包小包往家里拿往别人家送的麻烦和由此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第二,那些黄牛自谋职业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第三,不用增加生产就可以给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为单位购买月饼券时要开发票,政府可以从中收税。最后月饼券被回购的话,企业根本就没有生产月饼,但却给政府交了税。第四,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根据报道,月饼券之间的利益是这样分配的:出售月饼券者可以获得四五成,黄牛可以获得两三成,商家再得个两三成。第五,也许因为月饼券回购可能导致月饼产量的下降,降低了国家GDP。其实也不是,因为月饼券已经发售出去,企业在名义上是已经已经销售出去了的,在统计上应该是已经计入GDP的,只不过最后没有实现生产。但是如果生产出来吃不掉最后丢掉还不如降低一些GDP更好。这不是挺符合现在流行的科学发展观精神,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低碳生活。
有的人可能会说,单位给员工发福利,不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吗?企业给客户送礼,不会让股东受损吗?的确是这样的。问题是,在现有社会文化环境下,送礼免得了吗?既然无法彻底消除送礼,与其让大家大包小包往家里拿不喜欢的东西,然后又吃不掉用不掉最后不得不坏掉扔掉,与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不如改变一下送礼的方式,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啊。我们为什么不乐见其成呢?这里不是说送礼的好坏,而只是说送礼方式的好坏。所以,总体上来说,送月饼券相对于送月饼来说,没有任何人损失,而增加了一部分人的福利和社会的总福利,让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真是一项帕累托性质的制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