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送货

  • 货到付款

  • 极速配送

商城首页 > 商城公告
商城公告

零售业的新卖点——礼品卡

时间:2014-11-19 17:06 分享到:

  虽然由于文化与社会结构不同,人们对人情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是人们彼此间赠送礼物也是常见的社交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圣诞节期间。中国人重视实际的性格也反映在他们的送礼文化中。 

  因此,能同时方便送礼人和收礼人的礼品卡最近在美国愈加流行,不但成为美国节日市场上最热销的“商品”之一,还导致了网上礼品卡交易市场的诞生。但是消费者在得到方便的同时,也要多加小心,留意方便背后的隐患。 

  商家、顾客两便的礼品选择—礼品卡 

  逢年过节,美国人通常不赠送过于昂贵的礼物,大多只是表示心意而已。他们通常视场合、彼此间关系和自己的经济能力的不同,礼品的价值也可多可少。 

  应运而生的礼品卡是商家或银行发行的具有一定面值的可消费的购物卡,与中国的“购物券”功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一般都做成信用卡大小,印刷精美。零售商发行的礼品卡通常只能用于购买发卡商家的产品与服务,银行发行的一般带有维萨卡、万事达卡和运通卡这些主要信用卡标志的礼品卡则各处通用。与商家不同,银行所发行的礼品卡虽然通用性好,但通常或多或少地要从买卡人和收礼人那里收取一些费用。 

  礼品卡为讲究实际的人带来了进一步的便利,对于消费者来说,送礼的人不用再费心猜测别人的喜好,寄送也非常方便。而收礼的人也可以用它来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避免了退换商品的麻烦。对于发行礼品卡的商家来说,好处就更大了。首先,礼品卡带来的便利能够使消费者增加在自己店里的消费,尤其是那些商品比较流行,品种繁多,分店遍布各地的大型连锁商店;其次,商家还能够得到资金方面的好处,因为它相当于获得了从礼品卡被售出到被使用这段时间内,无偿使用相当于礼品卡面值的资金的机会。 

  越来越红火的礼品卡市场 

  既然礼品卡既能方便顾客,又能为商家广开财源,它的日渐流行也就不奇怪了。从遍布街头巷尾的星巴克咖啡店、麦当劳快餐店、小书店,到琳琅满目的电器店和无所不卖的沃尔玛,众多的商家发行了越来越多的礼品卡。2004年11月,美国西方航空公司(American West Airlines)甚至宣布,该公司将在2004年底的节假日开始之前,在发行使人们能够把飞机旅行作为礼物送人的飞行礼品卡。 

  随着礼品卡越来越畅销,礼品卡销售额也大幅增长。2004年底节日销售中,如果把礼品卡作为一项商品单列出来的话,它将是销售额最高的礼物。分析家们估计,仅零售商们所发行的礼品卡,就有望从2004年的48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80亿美元。而银行发行的礼品卡在2004年的发售金额也有约170亿美元。 

  应运而生的礼品卡次级商场 

  礼品卡的初衷是使人们能够避免将不合自己心意的礼物拿回商家进行退货或退换,虽然商家发行的礼品卡给消费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现金和近似于现金的银行发行卡相比,仍有一定局限性。许多人会在节日或婚礼后收到不少各种各样用不完的、或是那些他们不常光顾的商店的礼品卡,对于他们来说,最称心如意的应该是能够把这些卡换成现金,或是他们用得着的礼品卡。 

  在美国,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消费者之间越来越普遍的交易与礼品卡交换导致了礼品卡交易中间商的产生。现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具规模的礼品卡的网上交流市场。在著名的网上拍卖网站eBay上输入“礼品卡”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有数页的出售礼品卡的广告,价格基本上会比面值稍低一些。除eBay外,人们还可能到一些专门从事礼品卡交易的网站来出售或交换自己的礼品卡。比如不喜欢打扮的人可以选择将自己收到的首饰店的礼品卡换成自己常去的饭馆的礼品卡。 

  礼品卡的次级交易市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这些网站本身带来了相当的利润。eBay的收费标准则与其他商品相同,包括固定的交易费和视交易金额而定的一个总成效金额的百分比。SwapAGift网站以面值70% 

  的价格收购了约三十家知名零售商发行的礼品卡。对于利用其网站自行交易的用户,该网站要收取每笔3.99美元的交易费。网站的收费标准是每笔0.5美元的交易费,再加上交易价格或交换面值的6.25%。